每件產品皆通過設計師對品質與美感的最高要求成為打造完美空間最重要的基礎,集結各領域頂尖人才的團隊,密切掌握時尚前線動態
提供給客戶群並符合健康、時尚、環保的建材更是首選我們提供客戶品質保證
各種類材料:進口超耐磨、SPC石塑防水耐磨地板、國產海島型、稀有實木地板、專屬訂製地板、專業施工、細心保固

請立即點擊下方圖片了解更多細節吧!

RRR78121HHH15WDGG554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各國人民想出稀奇古怪招數「增強免疫力」的新聞也越來越多,所以跟雙黃連一樣,人類的本質就是復讀機……但是有些錯誤的方法,用了就不好了。 比如說隔壁韓國,就有教會拿瓶子給教徒噴鹽水,號稱能防病免災,結果反而導致了聚集性的疫情。奇點糕的朋友把新聞連結發過來的時候,就配了一行,「噴鹽水有用的話,直接做菜多放點鹽不就完了?」 打住,可別瞎說啊。最近在《科學·轉化醫學》上,剛好就有一項新研究顯示:吃鹽太多,也許並不能增強免疫力,反而會影響人體局部的微環境和糖皮質激素分泌,抑制中性粒細胞抗擊細菌性感染的體液免疫能力[1]! ... 所以奇點糕寧可出門繼續自帶孜然,Literally…… (圖片來源:Pixabay) 這是首次有科研證據證實,人體內的高鹽環境會影響免疫力。繼發的細菌感染,也是威脅很多重癥患者,比如新冠肺炎患者的殺手啊。所以大家放鹽的時候,手可別多抖了。 高鹽飲食對心血管的威脅,奇點糕可絕對沒少嘮叨,但是對於免疫系統的影響,卻是個有爭議的話題。在之前有研究發現,高鹽飲食整體上是促炎性的,對維持免疫功能有利,比如皮膚防禦外來細菌就需要鹽[2]。 但對體內器官,高鹽飲食的影響就不好說了,尤其是負責把鹽分排出體外的腎臟和泌尿系統,因為尿路感染幾乎是發病率最高的細菌性感染了,如果高鹽真的對免疫功能好,那鹽多的地方,感染不應該多吧? 於是從尿路感染出發,德國波恩大學團隊開展了本次研究。研究團隊設定了高鹽飲食、普通飲食和低鹽飲食三組小鼠,分別在餵食一周之後誘導大腸桿菌引起的腎盂腎炎。 讓研究團隊完全沒料到的是,高鹽飲食組小鼠的炎癥最為嚴重,腎臟內定植的大腸桿菌數量,是普通飲食組的4-6倍!反映到螢光染色上,就是亮綠色的大腸桿菌,明顯是右邊的高鹽飲食(HSD)組更多。 ... 對比普通飲食(NSD),高鹽飲食(HSD)的細菌多了不是一點半點 發現反常現象,就得找原因,研究團隊比較了兩組小鼠的情況,發現只有一處明顯的不同:高鹽飲食組小鼠的腎臟內,中性粒細胞雖然吞噬了很多大腸桿菌,但卻不能把它們都殺死,殺菌的能力大幅下降。 中性粒細胞殺菌能力弱,肯定是和此前「高鹽飲食促炎性」不符的,研究團隊對比了此前的論文,發現在這次的試驗中,腎臟內的鈉水平並沒有升高,反倒是提高了另外一種炎癥介質——活化T細胞核因子5(Nfat5)的水平[3]。 Nfat5本身對尿路感染意義不大,但它在小鼠的脾臟當中也同時升高,說明調節它的應當是一種全身性因子。研究團隊很快確認,調控Nfat5的是再熟悉不過的糖皮質激素,而糖皮質激素增多,正是因為腎臟排出的鈉太多,激活了腎上腺所致。 糖皮質激素在臨床上的用途之一,就是抑制過強的免疫反應,而且這種影響還是全身性的。研究團隊給小鼠接種李斯特菌的試驗顯示,在高鹽飲食狀態下,感染的李斯特菌在脾臟和肝臟中,定植數量會是正常小鼠的100-1000倍! ... 注意縱軸坐標啊 要是倍數再多一點,估計高鹽飲食就能把人變成細菌培養皿了……不過研究團隊還發現,單是一個糖皮質激素,還不足以解釋腎臟內感染的特殊性,排鈉過程中產生的尿素,也會削弱中性粒細胞的殺菌能力。 這種雙重限制,即使是挪到人身上也同樣影響巨大,研究團隊調出了此前一項小規模臨床試驗的數據,發現一個星期的高鹽飲食,就足以使人體的中性粒細胞戰鬥力下降,糖皮質激素水平也出現了與小鼠實驗中相似的變化[4]。 用論文通訊作者Christian Kurts教授的話說,「我們讓志願者們每天多吃了6克鹽,聽起來很多對吧?但兩頓美式快餐,比如說兩個漢堡+兩份薯條的含鹽量,就已經會帶來這麼大的影響了」[5]。 要知道這還是日常吃鹽8.5克的美國人,如果換成全國人均攝入量破10,甚至破15的中國呢?想想都嚇人。所以口味清清淡淡過一生,其實也挺好啊。 編輯神叨叨 全體奇點糕嘔心瀝血嘔心瀝血嘔心瀝血打造的重磅音頻課程《醫學趨勢50講》終於上線了。我們一口氣幫你同步了全球醫學前沿領域最重磅的進展。只需500分鐘,讓你徹底搞懂最重磅的醫學前沿進展。 課程亮點如下: 1、全面:一網打盡最重磅的醫學前沿進展。 在這套《醫學趨勢50講》中,我們囊括了免疫治療、幹細胞、微生物、人工智慧、二代測序,抗癌新藥研發等15個重要的前沿領域,幫你將全球最頂尖的科研成果一舉收入囊中。 2、緊跟趨勢:幫你無縫同步全球認知。 奇點跨學科專業知識團隊,依靠強大的自有資料庫系統,每天跟蹤全球3000多本醫學與生命科學領域的重要期刊,實時把握醫學前沿科技最強勁的脈搏。和全球認知同步,你不需要費心費力,我們把全球脈動送到你的耳邊。 3、有趣易懂:不用絞盡腦汁,就能理解全球醫學頂尖難題。 醫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論文往往晦澀難懂,再加上語言的隔閡,導致很多人對此望而卻步。這一次,我們幫你把艱深晦澀的前沿學術調製成清新爽口的科學小品,讓你在享受科學之美的同時,輕輕鬆鬆理解醫學頂尖難題。和全球最聰明的大腦思考同樣的問題,你也可以。 為了進一步提升我們知識服務的品質,歡迎您添加奇點主編的微信,隨時交流課程感想。 參考資料: 1.Jobin K, Stumpf N E, Schwab S, et al. A high-salt diet compromises antibacterial neutrophil responses through hormonal perturbation [J].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20, 12(536): eaay3850. 2.Jantsch J, Schatz V, Friedrich D, et al. Cutaneous Na+ storage strengthens the antimicrobial barrier function of the skin and boosts macrophage-driven host defense[J]. Cell Metabolism, 2015, 21(3): 493-501. 3.Berry M R, Mathews R J, Ferdinand J R, et al. Renal sodium gradient orchestrates a dynamic antibacterial defense zone[J]. Cell, 2017, 170(5): 860-874. e19. 4.Wilck N, Matus M G, Kearney S M, et al. Salt-responsive gut commensal modulates TH 17 axis and disease[J]. Nature, 2017, 551(7682): 585-589. 5.https://nypost.com/2020/03/26/a-salty-diet-could-make-it-hard-for-your-body-to-fight-off-infection-study/ 頭圖來源:Pixabay ... 本文作者 | 譚碩 吃飯不能總吃調料味兒哈。

 

 

內容簡介

  AMAZON網路書店4.5顆星評價
  《圖書館雜誌》、《Inc.》雜誌、出版者周刊、科克斯書評盛讚
  格蘭特Adam Grant × 品克Daniel H. Pink 共同推薦
 
  精煉「決策、創造力、人際關係、領導力」四大領域難題
  克服「恐懼、知識、偏見、傲慢、時間」五種提問阻力
 
  近200則提問、涵蓋約30種情境、隨附多項實用tips
  以全新角度看待老問題,在高速生活中慢速思考,做出聰明決策!
 
  高速運轉的時代下,人們習於尋求現成答案來解決當前的難題,但若要做出更好、更有成效的決定與解決方案,你必須學會利用「提問」來提高準確度,在正確的時間提出具備深度的問題,以便在關鍵時刻做出最好的選擇。
  
  提問專家華倫.伯格費時三年進行研究,汲取心理學家、創新者、高效領導人,以及世界各地具前瞻思維的創意思想家之洞見,針對各種情境設定上百種具體可行的問題,並進一步劃分成四大領域,彙整提問時會遇到的五種阻力與因應之道,讓讀者在快速獲得提問技巧之餘,也能利用書中的練習方法跨越障礙。
 
  強而有力的提問能幫助你:
 
  ◆決策◆
  定位出職涯與企業中的機會
  在假新聞橫行的時代保有批判性思維
  避免落入心理陷阱,勿用直覺判斷或被恐懼綁架
  用「偵察兵」心態來面對新想法,讓證據說話
 
  ◆創造力◆
  提出具原創性的商業新點子
  向其他創意思想家取經,學習其構思之道,擺脫卡關
  發掘世界缺乏的事物,用對的問題找出解決方案
  找到自己的「陸龜圈地」,專注於激發靈感
 
  ◆人際關係◆
  與周遭人們溝通更順暢,建立更親密的連結
  避免使用制式問題,改以「開放且深入」的問題推展對話
  學會傾聽有利於了解對方感受,達到更有效的溝通
  利用問題引導他人想到辦法,而不是強塞建議或批評
 
  ◆領導力◆
  確認自我偏好,不被其左右專斷獨行
  培養新型態領導人,成為「願景幫手」
  保持謙遜的態度,找到自己的領導「密碼」與原則
  鼓勵好奇心文化,接納「異」見
 
  透過此書,讀者能因應特定情境找出適當的問題,可以依據需求量身打造適合自己的提問,在職場和生活上更加無往不利。
 
本書特色
  
  1.將提問分為四大類別,主題明確而內容詳盡扎實,並隨著內文提供可支持其論述的問題,皆是可於真實情境下實施的提問,具立即上手的實用性。
 
  2.不僅參照各方專家洞見、理論分析,也彙整許多真實案例供讀者參考,具備一定的可信度。
  3.不限於職場,也能於生活中運用,全方位幫助讀者提升能力,改善現況。
 
國內專業推薦
 
  朱楚文/國際論壇指定雙語主持人、提問專家
  林祖儀/沃草執行長
  洪裕宏/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榮譽教授
  黃益中/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傅瑞德/品牌行銷顧問、《吐納商業評論》總編輯
  賴以威/臺師大電機系助理教授、數感實驗室共同創辦人
  謝伯讓/臺大心理系副教授、《大腦簡史》作者
  冀劍制/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
  ──齊聲推薦
  (依照姓氏筆劃排序)
 
國外好評
 
  「華倫.伯格將提問升級到藝術層次。只要你有意提升創意、領導力、決策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本書絕對必讀。伯格列出的一系列問題將激發你成為提問大師。」法蘭克.賽斯諾(Frank Sesno)/CNN前主播、《精準提問的力量》(Ask more)作者
 
  「『成功的領導人與其給答案,不如問對問題。』本書裡,伯格說明了何以提問是成功關鍵,並列出數百個問題,可協助讀者精進思考力,成為更好的夥伴、問題解決高手、以及領導人。」馬歇爾.葛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紐約時報暢銷書《練習改變》(Triggers)、《UP學》(What Got You Here Won't Get You There)作者
 
  「本書提供我們有力的後盾,勇於重新想像我們的生活與人生。對於那些希望能做出更好的決定、提升領導力效能的人而言,本書能夠讓你蛻變,讓你一遍又一遍重讀本書。」多利.克拉克(Dorie Clark)/《你就是創業家》(Entrepreneurial You)、《脫穎而出》(Stand Out)作者
 
  「本書是名副其實的金礦。你可在這個黃金屋裡找到新穎(以及絕佳)提問方式,善用提問之力精進自己的決策能力、提升創造力、並深化與他人的連結。伯格的見解如此犀利,建議如此實用,因此現在問題只有一個:是什麼阻止了你,讓你不拿起這本了不起的書呢?」丹尼爾.品克(Daniel Pink)/紐約時報暢銷書《動機,單純的力量》(When)、《什麼時候是好時候》(Drive)、《未來在等待的銷售人才》(A Whole New Mind)作者
 
  「為什麼我們問得不夠多?為什麼我們問了這麼多爛問題?我們可以怎麼做才能問出各種好問題,提升我們的領導力、決策力、人際連結能力以及創造力?本書不只刺激大家深思提問力,也是一本充滿即時解方的實用書。」亞當.葛蘭特(Adam Grant)/紐約時報暢銷書《反叛,改變世界的力量》(Originals)、《給予》(Give and Take)作者、《擁抱B選項》(Option B)共同作者
 
  「伯格印證了提問具備不可思議的強大力量,藉由提問,讓我們能以不同方式看待問題,找出有效創新的解決方案。在愈來愈複雜的世界,知道怎麼提問並問出刁鑽的問題,是成功的必備技能。 」麗莎.波德爾(Lisa Bodell)/《簡單才會贏》(Why Simple Wins)作者、Future Think執行長
 
  「把伯格以及他的新書視為指引,學習問出更漂亮的問題,也問出更重要的問題。這可能會讓你區隔何謂忙碌的生活,以及何謂有分量的生活。」葛瑞格.麥基昂(Greg McKeown)/《少,但是更好》(Essentialism)作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華倫.伯格
 
  美國創新領域專家與廣告記者作家,多年來研究過數百位領先全球的創新者、創業家與創意思考者,了解他們如何問問題、如何提出具原創性的想法與解決問題。為《大哉問時代》(A More Beautiful Question)暢銷書作者,《CAD Monkeys, Dinosaur Babies, and T-Shaped People》一書獲《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選為「年度最佳創新與設計類書籍」。其文章散見於《快企業》(Fast Company)、《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與《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目前定居在紐約。
 
譯者簡介
 
鍾玉玨
 
  臺大外文系畢,夏威夷大學傳播系碩士。譯作涵蓋政治、經濟、心理、管理,譯有《無敵》、《活出歷史》、《我的一生:柯林頓傳》、《失業並非壞事》、《跑出全世界的人》(以上為合譯);《常識不可靠》、《忠實的劊子手》、《刻意休息》等。

目錄

各界讚譽

前言:為什麼提問? 
問問題如何有助於我們做決定、創造、與人建立關係、發揮領導力?/我們可從四歲女孩身上學到什麼?/阻礙提問的五大敵人?/我們要怎麼培養提問的習慣?/為什麼提問的重要性更甚於以往?/提問可以拉近我們之間的差距嗎?/如果民主的未來取決於提問那會怎麼樣?

第一部:透過提問,做出更好的決定
做決定時,我為什麼應該問問題?/為什麼我信我所信的? (若我錯了,怎麼辦?)/我的思考方式像個士兵還是偵查兵?/別人說什麼,為什麼我應照單全收?/我的批判性思考力背後隱藏著目的與意圖嗎?/如果這不是「是或否」二選一的決定怎麼辦?/一個局外人能做什麼?/如果我知道我不容失敗,我會嘗試做什麼?/如何靠提問克服恐懼這種原始而強大的情緒?/「未來的我」會做什麼決定?/哪個選項可讓我再進化並繼續發光?/我後來怎麼向其他人解釋這個決定?/我的那顆網球是什麼?

第二部:透過提問,激發無限創造力
為何創造?/我的創造力去哪兒了?/如果我主動搜尋問題會怎樣?/這世界少了什麼?/為什麼這是我的問題?/我的龜殼在哪裡?/什麼時間是我的黃金時段?/我願意殺死蝴蝶嗎?/如果讓自己不受地點限制隨時開始呢?/我該如何「擺脫卡關」?/我準備「公開」了嗎?/我想搞定還是想改進?/如何「繼續前進」?

第三部:透過提問,與他人建立關係
為什麼要和他人建立關係?/問題比「你好嗎?」更深入會怎樣?/我怎麼用盡全力傾聽?/如果少給建議、多問問題會怎樣?/我會因為批評而感到內疚嗎?/如果我用好奇心取代批判會怎樣?/如何掌控主宰自己的偏見?/我們該如何進一步鞏固夥伴關係?/我要堅持自己是對的,還是要平靜?/提問有助於我們在職場建立連結嗎?/為什麼上司那麼難「向下提問」?/如果把銷售口才轉換為「提問口才」?

第四部:透過提問,成為優秀領導者
我們該怎麼做才能糾正這個錯誤?/我為什麼選擇當領導人?/自信而謙虛,我是嗎?/為什麼我必須退一步才能領導?/我的密碼是什麼?/我能少做什麼?/我們公司怎麼會淪落到收攤倒閉的地步?/發生了什麼事──我能幫什麼忙?/我關注什麼東西壞了……還是什麼東西有用?/我真的想在職場推廣好奇文化嗎?/我們怎麼做可以讓大家放心提問?有獎賞嗎?有利產出嗎? 

結論:處處探究的人生
我該如何開始實踐自己的提問人生?/提問前,該如何暖身?/我可以提出更好的問題嗎?/我該如何測試自己內建的「唬爛偵測器」?/如果我用全新的視角看待周遭世界會怎樣?/我該如何破冰?/如果由我面試自己會怎樣?/提問能夠讓我的家人關係更緊密嗎?/如果我不再下決心做什麼,改而「反問自己要做什麼」會怎樣?/我可以怎樣鼓勵他人多提問?/我的「漂亮大哉問」是什麼?

致謝
注釋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488638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4.7 x 21 x 1.6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書籍延伸內容

影片介紹


影片提供:寶鼎出版

內容連載

為什麼提問?

我是提問專家(questionologist)。

看到這頭銜,你可能會問:真有這東西嗎?幾年前我就問了自己這麼個問題。然後我做了一些研究,從字根-ologist(專家)著手,結果出現了數百種不同類型的「專家」、「學者」(-ologists),從蜱蟎學家(acarologist,研究蜱蟲與疥蟲的專家)到動物學家,不一而足。但是從字首Q尋找,卻找不到questionologist這個字。

於是我心裡就想,為什麼沒有收錄questionologist這個字?研究提問難道不是和研究蜱蟎一樣都值得自成一個類目嗎?

我的疑問從「為什麼不」進化到「如果……會怎樣?」的階段。如果我稱自己是提問專家,會怎樣?

我還真這麼做了,在《紐約時報》的專欄,以及其他地方,我都冠上這個頭銜。結果出乎我的意料,沒有人質疑或反問。

自此我就一直使用提問專家這個頭銜,包括訪問企業(不乏財星雜誌500大企業)、政府機構(如美國航太總署等)、校園(從小學乃至大學)等。

我也受邀參加各行各業舉辦的聚會,有農民、會計師、藝術家、科學家、軍人、選戰操盤手、好萊塢經紀人、丹麥製藥公司主管、澳洲教師等。似乎不分行業,大家都對提問有了興趣。

也應當如此。當我們面臨吃力的工作、高壓的生活,只要肯花些時間與精力提問,有助於我們做出更好的決定,更有成效的行動方案。但是問題一定要問對,問到能直逼難處的核心,或是能讓我們以全新的角度看待老問題。

本書納入了許多這類問題,共200多個,涵蓋所有日常,從擺脫事業窠臼,乃至鞏固人際關係,包羅萬象。

本書重點是在正確的時間提出有深度的問題,以便在關鍵時刻做出最好的選擇。本書鎖定的對象是思想家、創作人士、解決問題的專家、決策者。儘管市面上提供「現成答案」的書籍多如牛毛,諸如「解決問題四部曲,只要透過四個字母,就可記得牢牢牢。」但本書另闢蹊徑,完全不走給答案的路線。本書建議大家必須找出自己的方法與答案,因應各自在職場與生活裡面臨的挑戰與難題。我們有一套可任憑我們支配的與生俱來工具,協助我們思考並「殺出」重圍,找到通往更好結果的路徑。這個工具就是虛心提問。

我從數年前才開始肯定問問題的價值,當時我在報社擔任記者。對我(以及對多數文字記者而言),問題問得好、問得尖銳,猶如一把鏟子,可以挖出故事的部分真相。多年下來,我習慣把提問看成是,從別人口裡得到消息與資訊的管道。我深信律師、民調專家、精神病醫師等「專業提問者」,也同樣是這麼看待提問。
 

 

 

UUTT77EEEE5515TYDWS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health/x49xkgo.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849371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新竹土倫深橡乾濕分離浴室地板桃園萊茵淺橡超耐刮木地板苗栗線板石塑地板
中壢舊地板翻新 新竹磨砂古橡防貓抓地板 苗栗甲醛礦石地板新竹進口木地板要怎麼清理 苗栗雨林灰橡浴室防滑地板 台中防水環保地板三義舊地板翻新 苗栗耐燃浴室防滑地板 苗栗白橡拋光石英磚地板台中哪種木地板比較不容易長蟲 苗栗晨霧灰櫟紋超耐刮木地板 桃園水漾系列綠建材地板三義室內翻修鋪木地板 新竹石紋UV防刮地板 桃園凸管PVC地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zi55jb67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